历史在发生时未被发现,在发现时已被重组。“谎言的对立面是宽容”,听者的理解力与接受度影响着叙述者对真相还原的保留度,你若能对他的懦弱退让和罪恶表示宽容,兴许由着这份信任就能更贴近真相了。不过幸运的是,在案发不久后,凶手也被抓到了,他是这一地带臭名昭著的强盗多囊丸。接着,多囊丸强调,这时的一阵凉风使他起了歹意,他想杀了那个男人并把那位女子据为己有。最后,那个男人在决斗中被多囊丸杀死。凶手抓到了,真相大白了,为什么还没有结束?因为,多囊丸所讲述的,可能并不是真相,即使他承认杀人的凶手是他。目前看来,第四个故事应该就是真相了吧。而最接近真相的第四个故事为什么仍不算是真相呢?
“
历史在发生时未被发现,在发现时已被重组。
—史铁生
没有绝对的真实能在叙述中被还原。
“谎言的对立面是宽容”,听者的理解力与接受度影响着叙述者对真相还原的保留度,你若能对他的懦弱退让和罪恶表示宽容,兴许由着这份信任就能更贴近真相了。
”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日影评》!
今天我们来用图解的方式说说日本电影界天皇级大师黑泽明的代表作 ——
《罗生门》
Rashomon
时值暴雨,在一座破庙内。
破庙中坐着两个人,他们若有所思。
破庙外,一人正往破寺跑去,意在避雨。
避雨者问那发呆的两人:“怎么了?”
(为接下来讲述的方便,按上图从左至右,将人物称作僧人、樵夫、避雨者)
之后,樵夫讲出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在他去山上砍柴的时候,他在路上发现了一具男性尸体躺在草丛之中,樵夫当即跑下山去报官,并在三天后被纠察使署(类似于衙门)召来作证。
当被问到:“看到剑或者别的什么了吗?”
樵夫连忙否认。
不过幸运的是,在案发不久后,凶手也被抓到了,他是这一地带臭名昭著的强盗多囊丸。
他倒表现得很坦率,拿出了一副敢作敢当的样子。
他说,是因为一阵风,他才起了歹意。
很荒谬,不是么?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当然是在试图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一个人在犯错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远离负罪感,ta可能会选择找借口,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并以此来说服自己,使自己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可行的,而不会从客观的角度判断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对还是错。
接着,他陈述了自己的作案经过:
案发当天中午,他正在路旁的树下睡觉。这时,一男一女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发现其中的女子十分漂亮,不禁垂涎起了她的美色,但他并不打算做什么。接着,多囊丸强调,这时的一阵凉风使他起了歹意,他想杀了那个男人并把那位女子据为己有。
接着,他找机会把那位男子绑了起来,并霸占了他的妻子。之后,在他要离开时,那位女子却提出自己的名声已辱,并要求自己的丈夫和多囊丸中必须要死一个人,并说自己会和活着的那个人在一起。
于是,多囊丸解开了女人丈夫的束缚,并给了他一个和自己公平决斗的机会。
最后,那个男人在决斗中被多囊丸杀死。
这场战斗,用多囊丸的话来形容,就是——
不过多囊丸说,在男人被杀死后,那个女人就不见了。
当多囊丸被问到:“那个女人的匕首你知道在哪吗?”
但多囊丸说他忘记了这个镶嵌着珍珠的匕首,不清楚这个匕首在哪。
多囊丸的讲述也告一段落。
但电影还没有结束。
凶手抓到了,真相大白了,为什么还没有结束?
因为,多囊丸所讲述的,可能并不是真相,即使他承认杀人的凶手是他。
接着,案件中的女人不久也被找到,在被审问时,她却讲出了另一个故事,一个和强盗多囊丸所讲内容有些不一样的故事。
她说——
在被强迫屈服于多囊丸之后,多囊丸便扬长而去。
而她急忙跑到丈夫面前,并为丈夫松绑。
但回应她的,却是丈夫冷冰冰的眼神。
那种眼神里包含着鄙夷与冷漠,像一把利刃,刺进她那还未从悲伤中缓过劲来的心中。
那种冰冷的眼神宛如一座冰山,巍然不动,同时寒气逼人。
于是,女人向他的丈夫提出请求:
但回应女人的,仍然是那双冰冷的目光。
之后,女人说自己在绝望、悲伤中晕了过去。
醒来后发现,丈夫已经死了,胸前插着自己的那把匕首。
之后,女人说自己尝试自杀,但没有成功,直到被发现。
至此,女人所讲的故事结束了。
到底哪一个是真相呢?
别急,因为又一位“当事人”出现了,而他,又描述了第三个“真相”。
这位当事人是谁呢?
是“借尸还魂”的死者,女人的丈夫。
在影片中,“借尸还魂”得以实现。接着,借死者的魂来作证的女巫讲述了第三个“真相”:(此时死者的魂魄附属在女巫的身上)
在女子被强盗多囊丸玷污后,多囊丸试图说服女子和自己私奔。
这时,女子提出,自己愿意和他私奔,但有一个请求——杀死自己的丈夫。
但是,此时多囊丸仿佛变成了一个正义凌然的侠士,突然和女子翻脸,并对女子这种薄情的行为表现出强烈的鄙夷之情。
随后,多囊丸提出要让男人决定女人的生死,他对那个男人说:“是杀了她,还是放她走?”
正在这时,那个女子趁机逃跑了。
多囊丸察觉后立刻追了上去。
一段时间后,多囊丸回来了,但并没有捉到逃跑的女人。
多囊丸为他松了绑,走了。
现在只剩男人一个人,坐在原地,对妻子的绝情感到悲痛欲绝。
之后,他拿着妻子的匕首,自杀了。
三个故事讲完了,三个故事也分别对应了三个真相,孰真孰假?
且慢,因为,还有最后一个故事。
寺庙中的樵夫,也就是一开始发现男人尸体的人,这时对避雨者和僧人说,“那不是真的。”
其实,樵夫并不只是单纯地发现了男人的尸体,他还看到了整件事发生的全过程。
那么,他为什么一开始要谎称自己只是尸体的发现者呢?
在揭晓这个问题的答案前,让我们最后听听他的“真相”是什么吧——
多囊丸在霸占男人的妻子后,要求女人和自己走,但女人此时只是跑到自己的丈夫身边,为丈夫松了绑,然后又跑开了。
这一番动作的意思是,你们俩决斗吧,谁赢了我和谁走。
但此时,男人对多囊丸说:“这个女人你带走吧,眼下我宁可失去她也不愿意失去我的马。”
多囊丸听到这番话后,却转身就走。两个人都打算抛下那个女人。
此时,女人倒急了,使出激将法,成功使男人和多囊丸开始决斗。
两个人实际的战斗场面并不是如一开始多囊丸讲述的第一个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
实际上,战斗场面十分滑稽,两个人都畏手畏脚地打来打去。
最后,男人的武器意外掉落,并退到了一处死角,只好束手就擒,被多囊丸一剑刺死。
最后,女人逃跑了,多囊丸没追上,也离开了。
至此,第四个故事也讲完了。
目前看来,第四个故事应该就是真相了吧。
但是,这看似最为接近真相的第四个故事,其实也与真相有些差异。
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我们思考一下,迄今为止的四个故事分别是从强盗多囊丸、女人、男人以及目击者樵夫的角度所讲述的,而每个故事都有所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你注意到了吗?在这四个故事中,讲述者都处于一种“相对正义”的处境,把错误尽可能归因在其他人的身上。
所以,这些讲述者撒了不同程度的谎,是谎言,扭曲了真相。
而最接近真相的第四个故事为什么仍不算是真相呢?
因为樵夫也撒谎了,他隐瞒了一个事实:是他在最后拿走了女人的那把镶嵌着珍珠的匕首,他想卖钱。
所以,每个人都为了自己某种程度的利益在撒谎,用谎言掩盖真相、扭曲事实。
所以这个世界就这样充满着黑暗,不复光明了吗?
不,因为人性是复杂的,没有纯粹的好或者坏。
你看,正如影片的最后樵夫收养了在破庙意外发现的弃婴一样,人性的光明也得以展现。
身处黑暗,请不要害怕,点一盏灯,你会发现更多的光。
文章推荐:
辟谣:李天一仍在牢里蹲 回顾“海淀银枪小霸王”轮奸案
2011年,李天一殴打他人缝11针,李双江低头道歉放下“将军”尊严
李天一打人事件透视:这样的二代早晚得“坑爹”-搜狐母婴
李天一打人事件是怎么回事呢?
由李天一打人事件谈谈富二代现象
文章推荐:
红尘一杯酒歌词 魏新雨
等你在来时的路口歌词 雨露
大秧歌歌词 刘林丽
妹妹想哥想断肠歌词 马美如
生命之花歌词 谢尚篁